僚溪堪輿文化(國際)研究院香港官方網站 資訊動態 僚溪研究院曾治瀚在民政局慈善活动讲学:传统房屋建筑美学思想

僚溪研究院曾治瀚在民政局慈善活动讲学:传统房屋建筑美学思想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叔叔伯伯阿姨们:上午好!

我是曾治瀚,来自堪舆文化第一村——兴国三僚,是唐代堪舆国师、赣南形势派堪舆学创始人、世称救贫仙师杨筠松的第三十九代传人,杨公首徒曾文辿公第三十八代孙,堪舆学老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堪舆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考其起源,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黄帝内经》云:气者,人之根本;宅者,阴阳之枢纽。《易经》亦曰:星宿带动天气,山川带动地气,天气为阳,地气为阴,孤阴不长,独阳不生,阴阳协调,生生不息。

我今天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的,就是我们老百姓都熟悉的,深入人心的一个字:气。

秦朝黄石公所著的《青囊经》,叙述了河图洛书与堪舆形气的关系,阐明了方位与阴阳二气的融合,使之气场和谐,这种气虽然看不到,但我们却能真切地感受其存在。

打个比方说,一个房屋的大门,从外往里推门,气就从外面带进房子里面,这就是好,为聚气。相反,如果大门往外面拉,房子里面的气就被带出去,这就不好,为散气。

我们刚才说到,气存在于山川之间,山川包括什么呢?就是山和水,比如河流,水从左边来,我们叫左水倒右,水从右边来,我们叫右水倒左。如果是水从左边来,我们在左边做一排房子出去,就把来气、来水都关掉了,那么对人的居住、身体健康以及其它,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这个是古代地理学很科学的经验。如果关了生气,应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把生气方打开,让生气过来,走水的地方呢,用东西挡住,也就是不让生气跑掉。

地理学里面讲,做房子有三不足,三不足是什么呢,就是说走口有缺陷,没锁紧,气跑掉了。那么有什么办法改善吗,当然有的,那就是:一不足用土堆,二不足做房屋,三不足种树木。

一不足用土堆,就是说堆土来挡住走口,这是最简单的方法。

二不足做房屋,如果用堆土的办法挡走口,工程太大的话,我们可以做房屋来挡住走口,比如做一排房子来挡住走口。

三不足种树木,就是说水口太大了,盖房子的工程也大,那么可以种树木来挡,因为树也跟山一样,一棵树就像一座大山,来挡住水口,水口关的越紧,生气就藏得越好,气生万物,万物生就代表兴旺发达。

 

那我们接下来讲房子的阴阳结构,这个也很关键,我们先来说房屋的平面结构,比如说,我们看这个房子的结构是怎样的,上面有三间,下面也有三间,这个就叫上三下三结构,同样,还有上五下五结构。上三下三房屋也有不同,有的是上面三间小,下面三间大,这就是典型的昌字厅。不管什么结构的房子,都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光线条件符合阴阳比例。

光线太暗,住久了,在心理、生理上都对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而光线太强的话,气太散,外泄,也不太好。最好的房子光线要稍充足一点,合适的比例是,要有六分的阳,四分的阴,阴阳协调,动静结合。

老圩村李氏宗祠大门外生气蓬勃

那么,如何来判断房屋的阴阳比例呢,比如说上三下三的房子,如果中间没有天井,而是封闭式的,那就很暗,暗代表什么呢,一是对身体不好,二是家族不兴旺,封闭灰暗的地方,万物生发的条件不足,人们认为人丁也不旺。

所以,上三下三的房子,必须开个天井,开了天井光线就好起来了。从传统习俗上理解,天井就是聚宝盆,下雨四水归堂,水就是财啊。屋顶的水流到天井,天井就要有一个放水的地方,这个水口不可乱挖,很讲究的,要用罗盘来格放水的方位,八卦廿四山是中国易学最传统的文化之一,天井放水要符合易学之理。

可能大家都知道,农村老房子,天井放水至少要转三个弯,这个传统代表了什么呢?还有,为什么烧香要插在香炉上啊?为什么房屋上方要有个大梁啊?这就是传统,传统的根源在哪里啊,就是八卦,八卦是中国文化的根文化,中国建筑根据八卦的思维来建立磁场环境,以达到趋吉避凶目的。

天井放水转三个弯,也就是八卦这个传统的思维,三个弯埋三个坛子,代表丁、财、贵,由里到外,第一个坛子代表丁,装五色种子,第二个坛子代表财,装金银铜铁锡,第三个坛子代表贵,装文房四宝,同时,三个坛子上面都有一个盖子,从外往里,第一个坛子的盖子中间挖空为三角形,代表火,第二个坛子为正方形,代表土,第三个坛子为圆形,代表金,这三个坛子由外而里,火生土生金,再而金生天井的水,水生梁上的木,木生香炉的火,整个房子五行流通,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整个宅院与自然很紧密的融为一体,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哲学审美:天人合一。

中国堪舆学、中国易学是博大精深的,今天我就简单的讲这个气,与大家一起分享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谢谢大家!

僚溪堪舆研究院院长曾治瀚向老圩村村主任讲解李氏宗祠的地理环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僚溪堪輿文化(國際)研究院香港官方網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aoxi.hk/527.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970706057 歡迎聯繫,加微信同手機號。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